renye

renye

白日幻梦

(待完善)

引言#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就特别喜欢在脑海里幻想一些东西。明星、歌手、打篮球很好的人、全能、外星人来临而我是未觉醒的英雄...... 似乎都是想装逼来被 “看见”。
直到有一个瞬间我突然意识到这已经影响了我的现实生活。我常常无法专注,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许久,即便明知那些东西不可能实现。可我无法控制,或者说...... 不想控制。
任何心理问题首先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其次是你想不想改变,最后才是改变的具体措施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然而,逃避是我的人生底色。
不知为何自己开始决定直面这件事,一如那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意识到它的 "坏处"。也许是生存压力,也许是开悟想成为更好的人,亦或只是人想要解决问题的原初欲望。但无论怎样,我都时刻铭记在心理学上收获到的至关重要的一点:心理治疗从来不是让你彻底抛弃你的不堪,而是自洽的与他们一起前行。
从好的一方面来说,它也让我拥有引以为傲的想象力和感知力,为我的艺术事业添砖加瓦。
要做的也只是与它和谐共处。


初印象#

记得在看《古剑奇谭》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要阻止欧阳少恭的计划,使用梦魂枝1让人在美梦中活一辈子,直到不知不觉也不痛苦的死亡,不好吗?《火影忍者》的无限月读也是,为什么要阻止它们呢?现世如此糟糕。

这样的疑惑一直存在于我心底,无论我看了多少书体会到现实世界的可贵 and 存在主义的思想,也无法抹去我心中巴不得实现数字生命的愿景。我想我会毫不犹豫的一举跃入那个美丽新世界2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带着这种白日幻梦生活着,至少从小学开始就如此了。

那时我会幻想自己生活在一个幸福、有钱的家庭。这样就不用整日面对家里的争吵、打骂、控制、洗脑...... 这让我在一段时间里非常的 "躁郁"(不是躁郁症,但因为烦躁会有一些怪异的举动),极端的时候甚至愤怒自己为什么没有多重人格...... 也不用羡慕别人早上能吃上一碗学校门口热腾腾的牛肉粉,而自己只能早起来坐公交车啃着 5 毛一个的馒头,徒步 3、4 公里回家就为了省点钱下来买辣条吃。幻想自己有电脑、手机,这样就不至于有时想玩而去有点 "低贱" 的讨好拥有这些东西的人。幻想自己在填那些杂七杂八的表单时,不用看到父亲、工作单位、农村户口这样的字眼就感到恶心、不适与自卑。幻想自己在暑假结束后能加入别人对旅游的讨论,我现在都还记得当时前桌转过来谈论自己旅行经历时脸上飞扬的神采。在别人谈论长辈、家族的时候,幻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健在自己会不会得到一样的疼爱?

幻想自己足够强壮,虽然我没有被霸凌过,但我特别厌恶那些霸凌的人,并且我当时也十分瘦弱,因此也害怕唇亡齿寒,殃及池鱼。想要挺身而出,奈何自保都难。

幻想长得帅,有一两门乐器、绘画这样的特长,这样就能在大庭广众下表演,赢取那份欢呼,享受那种耀眼,被看见。那时没有在亲情上获得的爱,友谊对于小孩子来说又太 "纯洁" 了。于是就莫名其妙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寄托于虚无缥缈的 "爱情"。

其实这些东西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它不会影响什么,甚至会带来一些动力和慰藉,大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逐渐退却。然而我到了初高中,它都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甚至随着智识的增长、眼界的打开,反而愈演愈烈。不过大部分都是上述那些幻想的缩影罢了,只是形式得到了扩展,但本质几乎没有变化。

我现在的记忆中,第一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是在高中,那时几乎每天都有 2 个小时以上在沉迷,走路、吃饭、上课、睡前...... 无时无刻,无所不有。不过由于那段时间应试教育压力太大了,意识到了也就随它去吧,甚至时常感到庆幸能够躲进那个小小世界。


白日梦想家#

上了大学,经历了很多事。开始反思这个东西,偶然间发现了一部电影《白日梦想家》5

img

看到前半段主角沉迷幻想的那个样子,我直呼世另我,而且因为我从来没有和别人谈起过这个东西,觉得特别羞耻和不好意思,当时也还没有在网上搜什么相关的东西。第一感觉真的就是,原来自己并不孤独,一下子就泪目了,有种找到知音的感觉。

有段时间沉迷于心理学,也看了很多东西,但是感觉谈论这个东西的特别少,要么就是一些很零碎的东西、别人的经历分享,没有专门的研究和理论可供参考学习,我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找。也有可能是那个时候解决问题的想法并不坚定吧。不过这就是现代互联网的弊端啊 —— 信息差,不是没有,而是找不到。总之最后也是不了了之了。

直到 2024 年 11 月份事情出现了转机。


播客#

偶然见在 B 站刷到一个播客,不过类似的播客、视频、文章我之前肯定也刷到过,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次突然就想真的去面对这个问题,并且改变。

我将播客的内容与我的自身经历结合,总结出下述内容。

Warning

这些东西是非常主观的,请不要轻信任何一个观点。

Maladaptive Daydreaming 的定义与研究现状#

Warning

只要没有脚注引用的就是播客里提到的文章,但我没有去找原文

白日梦适应不良症 (Maladaptive Daydreaming,以下简称 MD),指的是:①个体花费相当程度的时间在白日梦上。②无法控制的成瘾。③影响现实生活:不想脱离白日梦回到现实,且对此感到恐惧、惊慌、逃避 or 感觉现实生活被打乱,无法专注于该做的事。
当然也存在健康的白日梦,它们的区别在于时间长短、可控制性、个体对此的情绪反馈。(这是我自己定义的!!!)

临床观点与科学依据:研究人员过去认为这是一种类似解离性障碍的类型,但现在最新的 DSM-5 尚未列入这一条目,这是由于以下两点原因:

  • 它太新了,没有足够多的数据和研究能够将其视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症状。

    • MD 的概念由埃利・索默(Eli Somer)教授于 2002 年首次提出3
    • 针对 MD 的量表16 item maladaptive daydreaming test 4在 2016 年才被提出
    • 2022 年才有一项研究表明 MD 在人群中的流行率大约为 2.5%。
    • 2021 年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有 34.3% 的参与者被认定为 MD (这其实相当高了)。
  • 大多数专业人士认为 MD 只是一种症状,它并不能够明确代表一种心理障碍;它并不是一个心理障碍问题的根源,而只是一个表象。例如可能由孤独、抑郁症、创伤等引起的 "并发症"。

  • 摘录内容见:https://daydreamplace.com/why-isnt-maladaptive-daydreaming-in-the-dsm/

相关研究#

开发上述MDS-16量表的人组成了一个名为ICDMR(The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for Maladaptive Daydreaming Research)的团体,这是它们的官网介绍:

这是一个对 MD 研究感兴趣的一些科学家组成的非正式网络。我们来自世界各地,交流知识和技能,以促进该领域的知识。在 ICMDR 的网站上,你可以找到关于适应不良白日梦的科学出版物,MD 的评估工具,媒体和其他报告 MD 的信息来源。
官网地址:https://daydreamresearch.wixsite.com/md-research

在此列出一些研究以供参考:

  • 有一篇论文发现:** 成年后具有 MD 症状的人,往往是非常有创造力的孩子。不良的童年经历与成为一个 MDer 之间存在着关联。** 当你小时候的情况非常糟糕时,凄凉而艰难,压力,并且没有自主权 or 足够独立以逃离,你会找到一个私人的内部逃生场所,而这个场所往往就是你的心灵、想法和梦想。

Warning

注意: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巨大的童年创伤才会导致 MD,也许你生活在一个总是争吵的家庭、父母非常情绪化,甚至是贫困都可能成为 MD 的潜在因素。

  • 2022 年芬兰的一项研究指出,MD 与 "我们认为的世界有多糟糕" 之间存在相当强的关联性。参与者做白日梦的时间会随着他们压力水平的上升而增加。

    2021 年印度的一项研究指出,孤独的人每天大概花费 4-7 个小时在 MD 上。

    • 这两项研究解释了为什么在过去 10 年里,白日梦和其它形式的梦的发生率对比起来增加了。** 因为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悲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孤独,现实世界让人感觉梦幻又阴暗。** 我们似乎有了许多选择,我们的梦想可以是任何我们想要的,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难题 —— 逃避现实确实增加了。
  •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没有任何一个具有 MD 的个体被完全治疗,因为它是如此的私人化和个体化。

感性分析#

为什么会形成 MD?#

根源上来说,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形式 ——“好吧,我无能为力了,但我也许可以尽量减少这次经历造成的创伤”。
这也是我们大脑在生存本能层面的自救。当情况特别糟糕时,所有人都需要这样的逃避时刻,也许是爱人的陪伴、亲人的支持、游戏、酗酒...... 只是有些人恰好发展成了 MD,这些逃避方法没有孰优孰劣之分,重点是在于 Maldaptive。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问题,而不是一刀切。
这么一说其实感觉我还挺幸运的,没有染上什么恶习。虽然 MD 确实带给我很大的困扰,但它也给我带来了好处。

私人化与个体化#

“我不觉得我属于这个世界,所以我创建了自己的。我的副宇宙感觉比我的现实生活更真实,我不会逃避我的白日梦,那是我的家。其他人所说的现实世界,只是我时不时去的一个地方。”
——reddit 论坛上一名用户的评论

通过这个极端例子我们应该知道的是 —— 对于 MD 人群来说,想象的世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鸿沟。我们应该对此持包容、扩充眼界的态度,而不是通过这个极端个例去嘲讽、批判、崇拜他人。

内心世界的活动与外界的赌博、冲动消费、毒品、电子游戏等 “恶习” 不同,这些东西都会有人劝诫甚至是强制不让你做,但内心世界的活动连任何警示的东西都没有,只有能意识到,也只有能决定是否改变,没有人能够帮助你。
对于很多人来说,MD 不是一个恶习,摆脱 MD 反而才是一个真正的恶习。就如同我们这一代许多长辈批判电子游戏一样,但对于那些在游戏里找到慰藉的人来说,游戏才是他们心灵的安全屋。

此外,MD 人群所创造的梦境非常生动、逼真,以至于可以向你描述清楚诸多细节、气味、声音......

MD 与 OCD・强迫症#

  • Maladaptive Daydreaming 与焦虑:当我们感到特别有压力时,我们也许会通过做白日梦来舒缓当下。
  • Maladaptive Daydreaming 与强迫症 OCD:我们通过这种无意识的保护机制,可以在任何时刻撤回到这个心灵的安全屋。

恶性循环#

我们经历负面情绪或想法,让我们想通过白日梦来逃避,这同时又进一步加深了我们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隔阂 (时间成本 and 对该做的事没做的懊悔、自责),最后这让我们更容易做白日梦......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此外,一般来说 MD 人群在离开白日梦时会感到痛苦、不适,因此这让他们更难以从中脱身。这就好像你正在做一个与暗恋对象约会的梦境,却突然被上班的闹铃吵醒一样,你会想要延续那个梦哪怕只有一会儿。

拥抱#

说了这么多,大部分都是在谈论 MD 糟糕、对人有害的一面。但其实我真的觉得,它同时也给予了我许多。

在家里总是充斥着争吵、打骂、控制的时候,我可以神游天外,忘却那些让人痛苦的记忆;

在照本宣科的无聊课堂,极度压抑的应试教育下,我能够肆意畅想,某种程度上来了这给了我大量的时间喘气,甚至有时候能够带来思考;

它对我在艺术方面有着非常重要、深远的影响,虽然我常常因为自己天花乱坠的想法无法实现而时常懊悔、自责、痛苦,但它同时也带给了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写作、音乐、街舞、图像方面都带给我许多新奇的想法。同时会让我有点自负,但有时也会让我充满勇气、自信地去实现而不顾他人的看法 —— 因为这是我觉得我的想法特别牛逼,它赋予了我底气,要做的只是将想法实现。

我还爱着伤害过也伤害我的世界

How would it feel tell me how would it feel

被这世界当对手,也曾彼此追求

你这天才注定进退两难,与不被理解相伴。

——《不称职的天才》王以太

但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是嘻嘻 (●'◡'●)

改善#

我们实际上想夺回对现实的控制权,让它为我所用,即便这是一个更艰难的抉择

一些非常有趣的研究发现:当你故意每天花时间想象你的生活,想实现的目标以及你想采取的步骤而不是进行那种无组织的白日梦,你将倾向于取得更大的进步 —— 你感觉更有目标,你的行动更符合最终结果,这是因为你的内心受到这种可能性的激励,创造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6

**Question:** 你什么时候会进入一段不受控制的白日梦?
在某个有压力的环境中时?见到某些人、经历某些事时?结束完一天幸苦的工作之后?当你独自一人并感到孤独时?

step1 意识与识别#

我认为并且真的相信 and 深深地意识到 MD 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它甚至有可能就是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就像突然做白日梦一样 (我不是在攻击你或者怀疑你在 "矫情",我知道被人质疑有多么难受,所以请相信我!!!(●'◡'●)。
但实际上,它通常有一些根源,例如压力、无聊、失望、孤独等因素push着我们进入这个安全的避难所。我们鼓励你去找到这样的根源,因为一旦你意识到了,也许你就能在那些时候识别这些情境,并做出处于这些情景下的替代方案而不是继续沉溺于 daydreaming。比如做做运动?散散步?与朋友聊聊天?唱歌吃饭?

step2 希望与警戒#

重要的是,这能够使你真正有意识地、刻意地静下心来思考,并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的生活是在进行这样的 “创造” 吗?这就是我们可以抓住的一丝希望,这丝希望至少让我们有了改变的可能性。可以改变的生活,可以做点什么,而不仅仅是继续沉湎 or 视它如洪水猛兽一般的逃跑,而是在需要时能够为你所用。这就是第二步,警戒。

step3 轻松地行动#

接着,你就可以有意识地评估你的白日梦 —— 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可能的话,我应该怎样做会更好?你可以尝试去更多地关注真实的事物,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现实中,要做的只是将想法实现。 你可以做出 5% 的改变,你不会立刻注意到改变带来的反馈就像你不会看到时钟里的时针在移动一样。另一方面,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能够增强自己的信心,而不是总想着天花乱坠的事,因为无法实现而懊悔自责。
没有人能治好一个 MD 个体,就如哈佛大学的研究所指出的一样,因为它是如此的私人化和个体化。你必须成为自己的英雄。


Ending#

我仍旧时常坠入那个温柔乡,但已不会过度缠绵。现代社会太过复杂,偏安一隅自己的小小世界,在其中寻得片刻的安宁也没什么不好。它业已化作丰富我精神世界的原料,与我同在,与主同在。

白日幻梦・lisalily,
永无止境・endless。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参考#

[1] 梦魂枝
古剑奇谭里梦魂枝的作用・百度知道

[2] 美丽新世界・豆瓣
美丽新世界・ 豆瓣读书

[3] Somer, E. (2002). Maladaptive Daydreaming: A Qualitative Inquiry
Maladaptive Daydreaming: A Qualitative Inquiry

[4] 16-Item Maladaptive Daydreaming Scale

16-Item Maladaptive Daydreaming Scale

[5] 白日梦想家

白日梦想家・豆瓣电影

[6] 自我实现的预言

自我实现预言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